上作文課的時候,老師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了「樹木與樹人」五個大字,然後對小朋友說道:「今天的作文課,我不想說話,先讓小朋友作文,等到文章寫完以後,老師才開始跟同學一起審題。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小朋友自己檢討一下是不是已經了解題目的意義以後才下筆寫作。」
平常時候,老師出完作文題之後,都要詳細解釋題意,指導思路、結構方法、蒐集材料,讓大家胸有成竹以後,才開始寫作;因為依賴成了習慣,今天老師突然一改慣例,難怪小朋友頓失依賴,手足無措。
兩節作文課匆匆過去了,小朋友好不容易才塗鴉成一篇文章。陳老師看完幾十篇作文以後,對小朋友說:
「『樹木與樹人』這個作文題目,是我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格言更改過來的。通常『樹木』一詞當名詞用,可是在這裡『木』是名詞,而『樹』變成了動詞,以便跟『樹人』對應;種植樹木要花十年功夫,而樹立人才,卻要花費百年的功夫了。」
「作文時,千萬不可以看錯題目的字義,否則就算白寫;必須把題目的字義弄清楚以後,才可以下筆寫作。」
下面我舉幾個題目來說明,請小朋友嘗試了解一下題目意義。
(一)我家的大太陽:小朋友想一想,誰帶給家中溫暖?誰主宰了家中的一切?這個題目是不是要我們寫「我的爸爸」?
(二)我家的陀螺兒:想一想,誰每天燒飯、洗衣,工作得像陀螺一樣的忙得團團轉?這個題目是不是要我們寫「我的媽媽」?
(三)推動搖籃的手:想一想,誰推動搖籃?是祖母、母親,還是姊姊?一般說來,大都指母親的手(當然其他人也未嘗不可),因為母親用她的「手」,撫養幼兒長大成人,過程辛苦,而且偉大,怎不令子女感恩圖報?(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