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慶祝元旦的習俗

2013010108:26
慶賀新年伊始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由於各個國家和地區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元旦的習俗。

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各國“元旦”的日期也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東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


緬甸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後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除非當天與生日相剋,才改在第三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更多的人則喜歡整桶整盆地潑,甚至用水龍管噴射。小孩用水槍向大人進攻,也不會受責罵。人們被潑得愈多,就愈高興。反之,如果在潑水節期間不曾被他人潑水,新的一年將是不吉利的。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機結成良緣。

緬甸潑水節的來歷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有一年,緬王在宮中遇到神仙下凡,緬王龍心大悅,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潑灑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


泰國傳統的新年,是公曆的每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宋幹節”(“宋幹”是梵語的譯音,意為“求雨”),也叫“潑水節,北部泰族地區又稱為“枇邁”。

新年的元旦早晨,家家戶戶灑掃清潔。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中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裏盛著的摻有香料的水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互相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至愛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端著大盆小盆的凈水互相追逐潑水,以次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
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元月1至3日,稱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裏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按習慣要吃年糕湯,日本人叫做“禦雜煮”。新年裏,各戶門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條草繩或用草繩編的圓圈,稱為“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叫做“門松”。

許多公司大廈門口和街頭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新穎、別具一格的牌樓,以示慶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徵長壽的動物剪紙貼在住宅內外,祈禱平安。同時還根據十二生肖,刻個年肖,相互贈送。郵政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郵票”。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之間,互贈賀年片成了最熱門的祝賀方式,日本人稱它為“飄舞的風箏”,遙致深情。在新年裏收到誰收到的賀年片多,誰就會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財運亨通,格外喜悅。新年裏,街坊四鄰、親戚朋友、孩子之間拜年的習慣仍然盛行。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恭賀新年”。

日本人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同我國現在的情況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為過新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麵條,一邊觀看電視臺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鐘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

據說這是因為《佛經》裏有“聞鐘聲,煩惱清”之句。日本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鐘聲響後,人們涌向神社和寺廟,燒香拜佛,點簽算命,稱為“初詣”(意即第一次參拜)。據估計,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參加參拜。元旦早晨,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幹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

==================================
印度人在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的圖畫。元旦清晨,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了面,道了喜,就互相把紅粉塗在前額上。年輕人則把紅墨水裝進水槍裏,射到親友身上,以表示祝賀新年,吉祥如意。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從元旦淩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而且在過年的前五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英雄的人要與紙扎巨人“作戰”,用點著火的箭射中它,紙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燬。
==================================

“冰雪老人”和“雪姑娘”是俄羅斯童話中的人物,每年舉行的迎接“冰雪老人”儀式是莫斯科市新年歡慶活動的開始。

在慶祝儀式開始的幾個星期以前,婦女們忙著製作男人們所穿的服裝。人們用木頭精心雕刻成的圓盤形頭飾,有的象徵房屋,有的象徵橋梁和村落等。凡是參加慶祝活動的都裝扮成女性,象徵富有和善良。他們戴的假面具,面頰豐滿,都是用蠟製作的。他們口含一朵小花,臉上的表情“千篇一律”。五光十色的頭飾上,還飾有祖先的座右銘。

參加慶祝儀式的,除了漂亮的外型外,一些代表惡魔的極其醜陋的“木偶”也摻雜其中。木偶們的裝束完全是用植物製作的,其中有松枝、松果、樹皮以及蝸牛殼等等;所有這些拼湊起來的醜陋形象,其目的無非是讓人們一下子就能望而生厭。這是美與醜、善與惡的鮮明對照!

無論是漂亮的“婦女”還是醜陋的“惡魔”,胸前和背後都挂著大鈴鐺,那富有特色的鈴聲隨著他們的舞步叮噹作響。村莊平時很靜,但到了一月十三日這一天,村民們興高采烈,喧聲震天。青年人總是走在前頭,他們穿戴稀奇古怪,手舞足蹈,喊聲不斷。人們認為,這樣做大概可以把那些出沒于漫漫冬夜的惡魔掃地出門。

這一天的白天,人們成群地走東家串西家,踏著山谷中的積雪,大步走向偏遠的農莊。當他們看到農莊主人時,便盡情地唱呀跳呀,主人就端出熱咖啡給他們驅除寒冷,同時力圖猜出來客在假面具掩蓋下的真實身份。

夜幕降臨,慶祝者們回到村莊,村民們在陽臺向他們發出歡呼。整個晚上,慶祝者們圍著旅店和咖啡館,用和白天同樣的儀式來驅除每所房屋內的邪惡。人們唱著傳統小調,開始暢飲,直至黎明。

節日過後,假面具統統付之一炬,但每年一月十三日,人們又製作假面具,並裝飾一新,年年如此。

==========================================
身著民族服裝的羅馬尼亞農婦準備出門拜年.

羅馬尼亞人除夕時,在市內廣場上豎起高大的聖誕樹,搭起舞臺演出各種文藝節目。市民們一面欣賞節目,觀看焰火,一面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盡情跳舞。在農村,人們舉著特別製作的木犁,上面裝飾著各種彩帶和紙花,沿街載歌載舞。
===========================================
1月1日淩晨,當鐘聲敲響之時,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吃起了葡萄。根據西班牙語國家的習俗,人們要在新年午夜12下鐘聲敲響之時,吃下12粒葡萄,以祝願自己的未來12個月內諸事順利,心想事成。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前要設路障,放捕獸器,挖好陷阱,以對付除夕下凡的妖魔鬼怪。除夕之夜,全家人團聚一起盡情玩耍。等午夜十二點教堂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著鐘聲吃下十二顆葡萄,便是象徵著新的一年十二個月都順利如意。另外,他們認為小孩子在元旦那天打架、罵人或哭哭啼啼是不祥之兆。因此,家長在這一天為博得孩子的歡欣,幾乎都要滿足他們提出的一切要求。
==========================================
在德國,自古以來就有一種風俗:除夕之夜,男人們聚集在一起,喝酒、玩牌直到午夜。快到十二點鐘時,大家跳到桌子、椅子上,鐘聲一響,一個個往下跳,說是“跳進”新年,緊接著扔棍子,表示辭舊歲。

在農村,有傳統的爬樹比賽。每村選一棵又直又高的樹,砍去樹枝。元旦清晨,在賽場上選擇十幾株高達數丈的禿樹,小夥子們順著光溜溜的樹榦比賽爬高,誰最先爬到樹頂,就是優勝者,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此外,德國人多在新年那天組成樂隊,通街遊行演奏,歡慶新的一年到來。
==========================================
義大利人的除夕是狂歡之夜。他們對新年除夕遠比其他任何節日都要重視。當夜幕開始降臨,人們紛紛擁向街頭,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一直跳到午夜時分。這時,各家各戶把家中一切可以打碎的破舊瓶瓶罐罐、盆碗碟盤,乃至花盆、澡盆等,扔出窗外,認為這樣可以去掉煩惱和惡運,以示吉祥如意,除舊迎新。另外,元旦這天,各家各戶都燃起一爐火,日夜不息。這樣在一年裏一切都會順利興旺。據說這種風俗是從古羅馬時代承襲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