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自主學習的工作時間

2010110710:00
給孩子自主學習的工作時間

蕭愛思◎著

一切作息均由大人安排或許便於管理,但因為不是自發性的,很難持之以恆,一旦沒有大人在身邊,很多孩子就無法獨力完成學習。


和往常一樣,趁著孩子尚未進到教室之前,我開始工作時間的準備,不論是語文的識字與閱讀、數學的動腦活動,或是手工針線與編織、紙類的立體勞作。


今天我想教孩子紙籃編織,一早便將已經備好的紙編材料放在教室裡,等著孩子進教室。前一陣子他們已經陸陸續續嘗試過平面的紙編,現在正好讓技巧熟練的他們進行新的挑戰。


孩子進門了,我開始自顧自的編織起來,眼尖的孩子一進教室馬上靠過來向我道早安,我跟他們打完招呼後依舊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這個舉動一定會引導出他們的好奇心,果不其然,有人很好奇地問:「愛思,妳在做甚麼?」紙籃編織比起平面的紙編更為複雜,我順勢向他們傳達今天的新工作。我說:「我想要用紙編織的方法來編一個紙籃。」一旁的包妹和琦琦聽完後顯得躍躍欲試。


對孩子來說,這不是全新而充滿難度的工作,所有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孩子們很樂意接受這樣有趣的新挑戰。情境的安排讓孩子從一個被動者的角色轉為充滿動機的主動學習者,成人由權威命令的角色變成輕鬆的引導者。


等到做紙編織的孩子可以自行工作後,我便放手讓琦媽接手後面的工作,召集幾個剛認識注音符號的孩子玩「抽寶貝袋」的遊戲。


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

我們的孩子介於二歲半到六歲,不僅成熟度上有所差異,每個孩子的個性及穩定性也不同。常常有的狀況便是,人進到教室,心神還在飄盪中,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決定自己要做甚麼,像是盈盈和全全習慣先觀察別人做什麼,佑佑和元元會先到圖書角看書。在他們尚未建立主動學習工作時,需要比較多的引導工作。等到孩子漸漸擁有工作能力,從中獲得了成就感,自然會願意主動做新的嘗試,如果孩子進教室一段時間,仍不知道要做些甚麼而開始干擾別人工作時,我就會主動上前問:「今天,你想做什麼呢?你已經會做縫工,也會做百格板(一到一百的數字排列工作),還是你想做認識台灣的地理拼圖?」通常這樣的多方引導會提醒他們可做的選擇,也讓孩子比較有學習的方向。


玩「抽寶貝袋」的遊戲是在袋子裡放著注音符號的小紙片,我讓每個孩子將抽到的注音符號唸出並造一個詞。孩子很喜歡類似的抽獎活動,對於即將要抽出來的東西興味盎然,而且樂此不疲。


還記得小時候,鄉下的孩子在放學之後總會留連在小雜貨店門口,雜貨店中有許多抽獎的零食,付五毛錢或一塊錢(後來還漲價到五塊錢)就可以抽一張,再看看抽中了什麼獎,那是童年時期很重要的記憶,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即使我當了老師,這項娛樂對於孩子仍然具有無可抵擋的魅力。有一次,小問抽到注音符號ㄓ,想不出來有什麼詞。我提醒他:「有一種昆蟲的名字有ㄓ喔!」小問歪著頭想了想說:「啊!蟑螂!」小玫抽到了ㄔ,她很快的想到:「吃東西。」就這樣,在抽寶貝袋的遊戲過程中,孩子很快學會了基本的注音符號。


注音遊戲結束後,我請小問、包妹和琦琦跟我玩銀行遊戲,其他的人自己去找工作。我講一個數字,要他們用百位數、十位數和個位數的珠珠當作錢,算出到底要多少珠珠才夠。琦媽和小玫、城城玩加法板的遊戲,先抽一張加法的題目紙,用紅色和藍色的數字尺把正確的答案排出來,如二加三就拿紅色的二和藍色的三在木板上接著排,然後木板上的刻度就會顯示五,那麼孩子們就知道答案是五了。


針對特性做不同的引導

牧羊之家有三位自閉兒,小禎剛開始對於早上的工作沒有興趣,喜歡待在玩具區對著動物模型自言自語,並將模型排隊,進行動物大遊行。我常會利用空檔的時間針對他不同的特性,漸漸將他從桌子底下的遊戲,引導到能和其他孩子互動的空間。


小瑞的大腦裡則彷彿裝設了照相機,能畫下影片裡的瞬間畫面,常常看完電影,回家就急著找筆與紙,畫下他所捕捉到的特定畫面。當他不願意加入工作時間,我就鼓勵他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將他去海事博物館觀察到的船,畫在一本小書介紹給大家看。別看他小小年紀,他在離開牧羊之家後一年,就讀小學一年級時就有能力看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


小禎對感興趣的工作持續性比較長一些,如果不喜歡他都會選擇逃開。他喜歡動物,在做數學工作時,我所出的算術題都會以「動物」為主題。我也會跟他玩數字接龍,剛開始用數字磁鐵排列,但是他沒辦法專心,後來改用走迷宮的方式讓他產生興趣,將數字牌放在地上,用走迷宮的方式引導他排列下去,但接到二十以後,他就開始發呆了。我知道他只能接到三十,但是沒有關係,再多給他一點時間,他會進步的。


每個週一孩子們放完假後學習動力就會變得很低,而且當孩子感覺成人非常積極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越被動,這種情況常常會使父母感到挫折。所以星期一早上九點的工作時間,我會盡可能收斂自己要孩子學習的企圖,盡量提供有趣又好玩的東西激勵孩子,太逼著孩子學習,他們就會退縮了。


融合教育不容易

每天早上工作時間過後,孩子們總會利用空檔做一些尚未完成的事,有一回我講三隻小豬的故事,我請孩子們一起動手用廢紙箱、廢布料做小豬的房子,從設計、剪裁、繪圖到立體完成,花了大約一星期的時間,孩子們樂歪了,每天到教室來都會自動接續前一天的工作,幫房子隔間成廚房、客廳、洗手間,洗手間裡還有洗手檯,客廳裡有桌子、椅子,樣樣具備,完成之後就在紙房子裡玩遊戲。


最常玩的就是餐廳遊戲,一人扮演客人、一人是廚師,另一人則是服務生。這群小演員一點也不馬虎,他們自己製作菜單,菜單上面有主菜、配菜和飲料,旁邊還標了價錢,包妹的年紀較大,在牧羊之家是個有領導力的孩子,她會主動號召大家一起玩,找琦琦假扮服務生,小問假裝媽媽帶他去餐廳吃飯的客人。


當初成立牧羊之家時,就強調是融合教學,但孩子個別的差異很大,要融合並不容易。像是小康,行動較為不便,因此他喜歡和大人一起遊戲,要大人說故事給他聽或是跟他玩角色扮演遊戲,他喜歡當醫生、餐廳老闆,或是調度火車和計程車的管理員。他每天來教室的時間比一般的孩子晚一點,約十點半,我會針對他個別的狀況,另外設計符合他能力的課程。例如小康對於剪紙很感興趣,他可以天天剪紙,等一陣子的剪紙活動過後,我會鼓勵他嘗試一些新的活動。剛開始小康一定會說:「我不要!我不要!」反覆試過幾種方法後,他還是會將注意力放在新的活動上,總之,每一次都提供單純的活動,等到熟悉了,再帶領他往新的領域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起源

琦媽會在我與小康進行活動時,協助我引導別的孩子進行活動。例如做拼圖遊戲、剪報。


提到剪報,我們剪報的工作可不簡單,除了和孩子分享了報紙的功能及傳達的訊息後,每個孩子都有專屬於自己的剪貼簿。


記得牧羊之家剛成立沒多久,我和孩子說了幾個文字的故事後,孩子們對文字產生極大的興趣。每次散步時,眼睛總是偵查環境中是否出現他們已學會的字,同時大聲的唸出來,向旁人宣示自己看得懂的字。小玫總大聲的說這是「大」,她不僅已經畫了「大」的水彩,無論走到哪裡找的全是「大」,有趣的是其實她會的字不只「大」,卻對「大」字情有獨鍾。


剪報時,我請孩子拿色筆圈起他們所認識的字。從這些過程中可以明顯的觀察到:孩子對環境是敏感且樂於解讀的,藉由靈活而生活化的活動,提升孩子對文字的興趣,效果比起單純讀書本更有用。


興趣是學習的起源,透過大家不同的興趣,讓學習有相乘的效果。像是小問和琦琦所認識的字不同,在團體活動中他們會觀察到彼此的差異,交流之下兩個人所認識的字就自然增加了。


在報紙圈字後,我開始想運用報紙上的題材來和孩子對話。一開始是從報紙上火災的消息談起(順便統整之前到防災館的經驗),孩子慢慢發現報紙是那麼有趣、新奇的東西,我們就順著孩子的興趣建議剪報的內容。這個剪、貼活動不僅能訓練孩子小肌肉的發展,也能從報紙上的資訊帶領他們認識周遭所處的世界。


之後上課中,當我發現有趣的新聞或是孩子們喜歡的圖案就會大聲說:「好有趣喔!你們過來看,有老鷹抓魚的照片喔!」孩子們都會湊過來看,有一回我們正進行台灣拼圖的工作,小問發現了台灣地圖的圖片,我請他趕快剪下來貼到剪貼簿,小問一聽馬上拿出剪貼簿,把台灣地圖貼上去,接著就專心的看自己的剪貼簿。


有一回琦媽展示了自己的剪貼簿給小瑞、城城和佑佑看,他們看得很高興,因為裡面有很多有趣的照片,還有人吃毒蠍子的圖片,琦媽說:「你們看很多人都會吃蟲,就跟我們去科學教育館看有人吃蟑螂的影片一樣。」在一旁的小瑞像是吃過蟲子似的說:「好難吃喔!」惹得琦媽笑著說:「你又沒吃過,怎麼知道難吃?」想像力超豐富的小傑對車子最感興趣了,所以要吸引他注意力的方法很簡單,琦媽拿起報紙只要說:「你看這部車子好酷喔!」


亂中有序的工作時間

由於我們工作進行的方式不像一般學校規定好課表,照表操作,剛開始教室的秩序和一般幼兒園比較,較為凌亂,但是每個孩子都知道自己手上工作進行的程度。


孩子擁有自我的條理的能力,而且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必須給予他們多一點的時間讓他們各自發展出自己的條理性,一切均由大人安排的時間表或許便於管理,但因為不是自發性的,很難持之以恆,一旦沒有大人在身邊,很多孩子就無法獨力完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