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以後更要親子共讀(轉貼)

2009102910:00

轉貼~(文章來自陳安儀部落格)

今天早上,我帶女兒去參加聯合報辦的「全國盃作文大賽」,她是由班級老師推薦參賽的。有幾位讀者看到我坐在空地上等女兒,於是和我攀談,大家不約而同都提到「閱讀習慣」的問題,剛好,這也是我最近一直碰到必須不斷和家長解釋的問題,因此我決定回來將我的觀念寫出。

「親子共讀」是這兩年很流行的「教養守則」之一,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之一。可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親子共讀」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在「學齡前」進行。對於已經能夠識字、自行閱讀、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家長仍然要維持「親子共讀」的習慣 ------因為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

很多家長聽到我這麼說,都驚訝的張大了嘴:「不會吧!都自己會看書了,還需要我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他聽嗎?」

沒錯!很-- 需--要。當然,跟大小孩的共讀,並不光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念出來而已。跟大小孩的共讀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與技巧,下面我們可以一一細談。但是,我要強調,即使是已經識字的低、中年級小孩,仍然非常需要爸爸、媽媽陪伴閱讀,很多時候,他們仍然需要父母將書的開頭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給他們聽。因為,唯有你的陪伴閱讀,才是引領孩子跨越繪本、漫畫,邁入文字書籍的關鍵。

老實說,我早就記不得我幼稚園時期,爸爸媽媽讀過些什麼圖畫書給我聽;但我印象深刻的卻是,一直到我國中一年級,爸爸到台北來陪我複習功課的晚上,都還經常陪我讀書。有時候他讀文言的「幼學瓊林」給我聽,有時候他會跟我談談他自己最近讀的書;還有一次,一見面他就丟了一本跟字典一樣厚、有著紅布封面、燙金字體的「莫伯桑短篇小說選」給我:「這本書很好看,是我剛在火車站旁邊的地攤上買的。你先看看,不懂得地方我再給妳解釋!」

我傻傻的接過爸爸丟給我的小說,隔天開始就沈迷在莫伯桑筆下的殘酷世界。這本爸爸丟給我的書,從此成為開啟我閱讀世界文學的鑰匙,至此之後,我迷上毛姆、契柯夫、左拉、史坦貝克……..,這一連串的閱讀經驗,全都從這一本法國短篇小說之王-----莫伯桑的選集開始。

為什麼要陪伴孩子讀書?除了當他們看不懂字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書的內容講給他們聽之外,家長的「讀」,還有「推薦、引導」的作用。

語言,是先由聽、講,再進展至讀、寫的。因此,「聽」是第一個接觸的感官。孩子的「聽覺理解」,一定遠超過他們的「閱讀理解」。因此,孩子需要「跟父母共讀」,讓理解力比較好的成人,把那些程度高一些的書籍,讀給他們聽,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夠跟著往上提升。

也就是說,已經會識字的孩子們,他們需要情節豐富、字彙多樣、書寫多元的書籍內容去吸引他們閱讀,但他們自行閱讀的能力卻遠不及此。因此,這個時候,家長帶領閱讀,往往是吸引他們進入閱讀世界的一個重要鑰匙!

另外,很多孩子識字之後之所以對閱讀失去興趣,往往是因為小學所教授的課本,是以識字為基礎而編寫的,而上課內容也僅偏重於生詞、語法的背、寫,讓孩子誤以為這類機械式的「練習」就是「閱讀」,而無法領略閱讀的快樂。

這時,也需要家長引領孩子去體會閱讀的樂趣,選擇一些真正適合孩子心智年齡的作品(台灣的課外選讀通常都太淺,無法吸引孩子興趣),讀給他們聽,讓他知道書中有另一番不同光景的世界,讓孩子重新找回閱讀樂趣。

舉例來說,我女兒現在三年級了,但我依然常常讀書給她聽。通常,她看她自己選的書,我讀我選的書。因此,當她在看「安徒生童話」故事的時候,我讀的可能是「湯姆歷險記」。等她發現我讀的「湯姆歷險記」比較有趣、搶過去一口氣看完了之後,我下一本讀的可能是「小婦人」。當她也把「小婦人」也看完之後,我便換讀「孤雛淚」。

我們之間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媽,妳今天要讀什麼?」

「魯賓遜漂流記。」

「啊!媽,那本不好看啦,我昨天翻過了。妳讀別的好不好?」

「沒關係啊!媽媽還是先讀一點給妳聽。這本書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本書喔!你聽聽看好不好?」

通常,她會勉為其難的接受。然後第一天,可能會在很無聊的狀況下睡著,因為這類小說的第一章,通常因為要描述故事發生背景、或是人物介紹,因此都會有一些冗長的敘述,對孩子來說,欠缺劇情刺激。

第二天,她照例會哀求:「媽,這本真的不好看啦!我們換一本好不好?」

我通常都會回答:「快了!快了!精彩的地方就快要到了,妳再忍耐一下好不好?」

然後,我會努力加快速度,一口氣讀到劇情開始變得精彩的地方。比方說,魯賓遜漂流到荒島上之後,首要事情就是要找東西吃。....有一天,運氣不錯,他挖到六十個海龜蛋!……然後,眼看她的眼神亮起來時,我就會故做可惜的闔起書:「唉!時間到了,要睡覺了。這本書看樣子妳不喜歡,那我們明天換一本好了!」

這時女兒就會改口:「不用啦!媽,我們明天繼續念這本就行了!」

每次她這樣一說,我心裡就會偷笑,因為我知道,我明天可以不用讀啦!保證她放學回來,就會自己把這本書繼續看下去,一直到看完為止。我的「陪讀陷阱」,通常都十分有效,我建議過學生家長回家照做之後,成效也十分讓人滿意。

有一次,我有一個小五學生,媽媽一直煩惱他很不愛閱讀。我第一次提議讓他寒假試讀猶太女孩的真實故事----「安妮的日記」時,他媽媽真的把書買回來了,但是卻對著我頻頻搖頭嘆氣:「沒有用啦!我兒子怎麼可能看這麼多字的書!而且這本書很深耶!」

我向她建議:「妳試著每天抽十分鐘,讀十頁給他聽。或是妳一邊煮飯的時候,讓他讀給妳聽也可以。」

他媽媽很有心,回家真的照做。結果,寒假過完之後,這位媽媽驚喜的對我說:「你知道嗎?真是太神奇了!我讀了大概四、五天之後,有一天我回家,居然發現我兒子在看那本書!而且,後來在寒假中,好幾個下午,他都自己在看,一看看很久喔!看完之後,他還會告訴我那個女孩怎樣怎樣……」最後,寒假還沒過一半,這個孩子已經把整本「安妮的日記」看完了。

為什麼?他媽媽很不解:「為什麼我買的書他都不看,妳推薦的這一本他卻看完了?」我解釋:「因為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只是,剛開始閱讀時需要度過前幾章的『過渡期』!而妳陪伴他度過了,所以他對內文產生好奇,發生了興趣,就會有動力想要看到結局!」

接著,這個孩子又看了好幾本相當「有份量」的小說,最近,他迷上了看水滸傳。而孩子一旦開始愛上閱讀,影響的層面很大。我本來教這個男孩教了很久,他的作文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上課態度也不佳。但是經過去年寒假,他不但作文程度大幅度提升,上課態度明顯好轉,而且也變成了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

不過,「共讀」到這邊,通常還沒完喔!

通常,進行一本書的共讀時,估量孩子看得差不多了,不妨隨口問問他書中的劇情,好確定他究竟看懂了多少。不過,注意問的時候要有點技巧,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考問她。

比方有一次我們在讀「苦兒流浪記」。女兒宣稱她已經整本都看完了,於是我便隨口問她:「喔!妳看完了啊?那猴子死的時候妳有沒有覺得很難過?」

結果她突然一愣:「ㄟ,猴子死了啊?」

我說:「對啊!妳怎麼沒看到?那你有看到狗狗死掉那幕嗎?」她更是一臉愕然:「啊?狗狗也死了啊?」

我笑了笑,原來她為了想要知道結局,所以跳過劇情的大部分,直接從後面開始看起,所以當然中間精彩劇情都沒看到。不過,我雖然拆穿了她的謊言,卻也沒責備她,只說:「啊!那本故事很長,妳可以慢慢看。」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跳躍性」的看書很不理解,甚至會生氣,指責孩子根本就沒有「好好看書」,其實這真的不需要。因為孩子在挑選閱讀題材時,一定會先閱讀他最有興趣的片段,對於冗長的描述、看不太懂得劇情,就會暫時先跳過。尤其是如果該本書的程度比較深,孩子很容易出現這種情形。

但是,同時細心的家長幾乎也會發現,孩子經常會不停的重複看一本書。這時候家長又會生氣了:「幹嘛一直看同一本?浪費時間!」其實,這也是孩子的另一個重要的文字學習模式,因為他必須經由不斷重複的閱讀,把書裡的成語、名詞、語彙,銘印在腦海裡,順道不斷的多看上一次閱讀時沒看懂、或是跳過的地方,這就是更深一層的學習。

依我自己的經驗,「格列佛遊記」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我大概看了不下四十遍之多。每一次閱讀,體會更多,直到現在,我才能領略到「格列佛遊記」中對於死亡的描述、人類昏昧的比喻,是多麼的諷刺而傳神。

因此,孩子們重複不停的看一本書時,不需要阻止他。跳躍的看一本書時,也不必責罵他。不過,家長有必要介紹孩子更深、更廣的書籍,直到他能夠自行開發新書、學習去尋找新的閱讀領域為止。

有家長問我:「那,究竟要共讀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自己去看書,不用再理會他呢?」我的認知是,要「幫忙唸一點」書的時間,至少拉長到十歲左右;但一起「討論」書的年齡,卻可以延長到無限期。

書,是親子之間聊天的一個好題材。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忽然套用一句書裡的台詞,然後彼此會心一笑,因為,這是一個旁人聽不懂的秘密,只屬於我們母女。女兒也會經常興高采烈的跟我聊起某一本書的劇情,或是她的看法,甚至我們可以互相推薦好看的書。

「媽,『貓戰士』真的這麼好看嗎?我看妳最近都在看這本書,好像很好看的樣子!」

「媽!妳一定要看這本『魔法灰姑娘』,實在是太有趣了!」

「媽,妳小時候也很喜歡『小婦人』嗎?」

「媽,這本『嬰兒島』裡面煮的東西,都好好吃的樣子,看得我垂涎三尺!」

書看得多了,女兒不必背誦成語、看成語故事,成語自然用得呱呱叫;書看得多了,自然出口成章、下筆如行雲流水。但是,除此之外,最珍貴的,是我知道我們之間將永遠不缺話題。

小時候,我只要在廁所待五分鐘,就知道我爸最近在看「白話史記」;最近回娘家,廁所裡放的是「儒林外史」。我的父親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仍然保持大量的閱讀,每個星期固定去圖書館翻閱報紙、期刊、借書回來閱讀。

我從小就喜歡和爸爸聊天,因為我跟爸爸聊天,永遠可以有新的收穫-----他腦袋中總有新東西。他從來不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也從不翻舊帳、重複嘮叨。他心情好、願意聊天的時候,幽默風趣的言談裡,總有我不知道的東西----因為他閱讀。

我多麼希望,我和女兒也可以這樣。當我老得不能動的時候,都還有新鮮話題可聊----只要我們持續保持閱讀。


Designed by Orson的甜蜜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