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

2009081010:00
Q:小孩為什麼常常叫腳痛?

A:小孩子會到處亂跑以後,常常因為膝蓋附近的韌帶組織承受太大的張力,所以在膝蓋或附近的肌肉組織會有發炎疼痛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生長痛。很多人以為生長痛是因為骨骼生長引起疼痛,事實上其意義並不是這樣,這個名詞的意思是小孩在生長的時期,因為過度運動引起的疼痛。其特點除了在膝蓋附近的疼痛特別明顯以外,也都會在下午或晚上發作,這跟他們的運動量有關。疼痛太厲害的時候,可以吃一些止痛藥。如果疼痛的表現不符合上述生長痛的特徵,例如在其他關節也疼痛、關節腫脹或發紅、在早上也發作、貧血等,就需要注意其他的疾病。如果不能確定的話,還是請醫師檢查一下。

2005.09.21  中國時報

在兒童期2﹣16歲期間,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兒童會抱怨膝蓋和小腿後側肌肉疼痛,其程度、頻率或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這些肢體的疼痛是偶爾發作,外表看起來沒有任何異狀,沒有任何紅腫熱痛,則很有可能會被診斷為「成長痛」,但真是如此嗎?

「成長痛」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當兒童肢體骨骼成長較快時,肌肉與韌帶的增長卻趕不上同樣速度而相對較短,因此形成緊繃而感覺有痠痛的情形。不過,也有些專家認為「成長痛」是一個被誤用或誤解的名詞。

因為,許多抱怨疼痛的小朋友那段時間並沒有特別增加身高。因此看來,生長快速造成「成長痛」,並不合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許多被認為「生長痛」的,會有下列的五種特徵: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發作,其中若干會睡著才痛醒,或疼痛延續到隔天早上。

2.兩側肢體都會發生,牽涉的關節並不固定,而且以負擔體重的下肢為主。

3.痛時呼天搶地,但平均短於2小時,然後風平浪靜、若無其事且行動正常。

4.沒有發燒與局部紅腫熱痛現象。

5.發作頻率並不固定,但仔細觀察與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遊戲有關。

如果有上列條件時,也可以推理為:身體的強度無法負擔活動而造成疲勞所致;因此,應該從詳實記錄活動強度與體能狀態(如感冒)兩者與疼痛發作時間的關係,如果可以落在這個領域,那的確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某些時段身體的復原力無法負擔活動帶來的疲勞度,造成肌肉、肌腱或軟骨的疼痛。

兒童肢體偶發與不規律的疼痛,大概有95%是以上較為生理性的疲勞現象;但如果在發作特性與局部變化有所差異,當然要小心是否是其他疾病的部分臨床表現。

 

 

流言解析

生長痛或成長痛(growing pain)本來就不是在說小孩骨骼關節成長本身會引起疼痛,骨骼成長是不會痛的,那是一般民眾與部分醫護人員看到名詞本身所產生的誤解。這個名詞的由來是說在成長時期的小孩過度活動,所以大多在傍晚以後出現關節疼痛,絕大部分受到影響的都是膝關節,都發生在白天過度活動以後,該處關節附近發生過勞的發炎現象。這種情形,就叫做生長痛。兒科經典教科書Nelson's Textbook of Pediatrics最近已經不用這個名詞,而以overuse injuries等字語來描述這種現象,但美國兒科醫學會則仍使用這個傳統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