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毓菁 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平常在家裡玩音樂、玩塗鴉,孩子都當成「遊戲」,而非「學才藝」,可以玩得很High,真正學才藝以後可是必須花時間練習囉!孩子遇到學習壓力想放棄,也可以當作「快樂學習」,高興就好嗎?
安排孩子學才藝,最怕孩子只有3分鐘熱度,偏偏孩子很容易就落入這樣的困境,即使一開頭是孩子自己想學,一旦不想繼續或懶得練習,你會直接幫孩子打退堂鼓,還是僵持到最後?
遇到瓶頸 先了解問題所在
當孩子不想繼續學的時候,是直接叫停,還是牽著孩子的手向前行呢?以玩直排輪來說,爸媽可以先帶著他欣賞別人悠遊自在地玩著直排輪、和他一起玩有助發展平衡動作的遊戲、一起選購直排輪。
如果孩子還是不想繼續,就得看看他在學習上是否遭遇困難,比如說腳會痛,或曾經跌倒而害怕、或曾經被同學嘲笑而不願意再學。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幫忙孩子克服。
朱宗慶打擊樂團教學總監陳芊惠表示,學擊樂入門是先學三角鐵、木魚等簡單節奏樂器,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一旦進展到木琴鐵琴等鍵盤樂器,瓶頸就開始產生了,由於木琴需要更精細的敲奏動作、要認出樂譜上的音符,一下子要認識7個音,難度較高。但是爸媽要給孩子時間,耐心等待。
父母決定孩子學習價值觀
近年來,爸媽對孩子學習的態度逐漸從「要學就要學好」,轉變成「快樂學習」,原本的美意是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自己小時學才藝壓力帶來的排斥感,而給他寬廣學習空間、讓他自動自發學習。
但一來,話說沒壓力,孩子很敏感,看到爸媽不悅的表情或不經意的言詞就會感受壓力,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創辦人梅鈴老師認為,「學習沒有壓力、沒有要求精準,就可能彈錯音,學習不會有進展。」想給孩子所謂「自由空間」,但如果讓他全部自由發揮,爸媽能夠忍受他學得一團糟嗎?爸媽對孩子學習態度模稜兩可,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學才藝不但在學習一種能力,對品格更是影響很大。
「太過放任自由學習,孩子回家不練,如果爸媽的態度是「反正不想學就算了」,會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態度。」梅苓認為,我們以為這是小事,也想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太過尊重反而害了他,當孩子覺得可以隨便放棄學習,怎會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突破自己 美麗世界更寬廣
學才藝也許不是學一輩子,但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吵著要放手,父母要幫助他的是──讓他在有瓶頸時,學會突破瓶頸。「孩子日後學習其他事物,瓶頸只會越來越多,思考解決突破的時間越來越短;但上次不是他自己過的關,他知道爸媽會原諒他放棄,並且幫他解決,以後學習任何事物都會因為瓶頸而過不了關。
梅鈴認為,任何學習都有階段性,選擇了一種才藝學習,不管學得好不好,都必須至少突破眼前的瓶頸,否則孩子連皮毛都沒學成,反而學到偏見。以音樂來說,學習到看譜階段比較困難,但學會看譜在學音樂中是一大步,突破這個瓶頸之後,學音樂的路才會寬廣,看音樂的角度也完全不同。
「就像爬山,如果爬到一個小山坡就喊腿酸而下山,你永遠看不到風景。突破現狀往上爬到一個山尖,看得更清楚更遠了,這時喊停才有價值。」梅鈴說。
親子牽手闖關 認知學習道理
爸媽此時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煩躁情緒,有關卡協助他渡過,跟他一起練習、一起研究,觀察他到底「卡」在哪裡,陪他一次次闖關,孩子會了解「要學好需要堅持努力」的意義。尤其學樂器,機械性的練習免不了,這就牽涉到孩子耐性的引導,爸媽可以拆散練習時間,30分拆成3個10分、10個3分,少量多餐,孩子從中學會解決困難時可以切成小塊,平均分擔。「孩子因此學到因應自己的個性情緒,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梅苓說。
如果爸媽真想讓孩子學才藝,重點不是在才藝本身,而是讓他建立學習的價值觀、認知學習過程的層次與原則,孩子會從學習中發現思考,也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