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成功的虎媽

2015120415:10
這個就是我常常說的嚴格教育,虎式教育。
自己的孩子有多少斤兩,父母最知道,七十分的孩子硬要他拿滿分,不是逼死他就是父母完全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哪一種,都是父母失職。
一個”虎子”級的孩子,卻表現出”犬子”般的分數,為娘的不變身超級賽亞人,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今天看到跟一位朋友談論到一則二中學生跳樓的新聞,朋友說一定是父母給的壓力。我個人認為不是,是父母從小沒有好好引導孩子失敗了怎麼站起來。
那則新聞有提到孩子有打電話給父親說對不起之後才跳樓,不清楚他的對不起是甚麼意思,如果是因為考試不好而對不起,這孩子讀書的出發點不對,為了父母而讀書,所以最後走上這樣的路。如果是覺得跳下去會讓父母傷心而覺得對不起,這孩子就太不應該,明知道對不起還做。
我前幾天才跟朋友們聊到,我無法同情因為考試不好而跳樓的人,雖然會覺得可憐,但是無法同情。
一個人如果在意分數重視成績,真的不認輸的話,絕對不會在考不好的時候跳樓,因為跳下去,人生沒了,就在你最失敗的點沒了,就在你考不好的那一刻停止了,你永遠沒有機會證明你可以做得更好,你永遠沒有機會知道就算考輸了某某某,將來他成了學者,你還可能贊助他的研究經費……

不認輸,就繼續努力,達到目標,戰勝失敗,不是被失敗擊倒
失去孩子的父母,心疼,自責,悲痛......世人還來說嘴:一定是你們給他壓力太大,一定是你們太重視分數,一定是你們把他逼得……請問為人父母的,誰會親手推孩子下懸崖?
重視分數重視成績有甚麼錯?沒錯。
嚴格管教有甚麼錯?沒錯。
責打孩子有甚麼錯?沒錯。
不!我認為是對的!
父母重視品格教育,重視禮貌誠實,孩子自然注重品德。
父母注重成績,注重讀書,孩子自然會努力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面。
重視成績這件事情沒有錯,但是你如何重視?如何執行?如何讓你的孩子知道就算他的成績無法與世人的水平一樣,你要的是他盡他自己最大的努力。
 
 
虎媽沒有錯,虎父沒有罪,虎子很棒,犬子更厲害!
對虎爸虎媽來說,無論是虎子犬子,都是他們的最愛!

http://mr6.cc/?p=16392





 

自從耶魯大學華裔法學教授Amy Chua於2011年1月推出「虎媽」一書,掀起了各式各樣的評論,其中負面居多。有人認為,教小孩不能像「虎媽」,應該像「象媽」;也有人提出「海豚媽」理論。

但在該書出版後整整三周年的這星期,有一位華裔在網路上撰寫一篇文章,他說,他真的很謝謝他的爸爸媽媽,而他們正是「虎爸虎媽」。

虎爸、虎媽,網路上罵聲震天,他還在感謝他們?

感謝舊式的教育?

這位華裔形容,他爸有一次用雞毛撢子打他,打到桿子都斷了,只因為他鬧脾氣不做作業;有一次他則被罰坐在餐桌直到半夜12點,只因為他鬧脾氣不吃他媽媽煮的飯。

但,他寫了一句中肯的結論:「或許我不同意他們的做法,但我卻不能否認他們方法的『結果』。」(While I may have disagreed with his methods, I can’t argue with the results)。

什麼結果?

他很快的發現,他父母的責打,讓他很快的在人生上面學會「獨立奮戰」。到了高中,當其他同學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他自己卻已經會判斷自己對課業及其他科目的「付出」是否等於「收穫」。他開始計畫自己的人生,不必再由父母幫他操心。最重要的是,他學會的是如何「激勵」(motivate)他自己,讓他自己可以達到,他所想要的「結果」。

套句華人常說的話,就是「對自己負責」。

這是關鍵。

專家不解的是,這種一路打罵長大的孩子,難道沒有任何「陰影」?

這位華裔表示,和其他亂打孩子、情緒化的虎媽不一樣的是,他的父母雖然給予責罵,有些責「打」,但,他父母會讓他從來沒有一刻認為「父母不愛他」。

這是一個關鍵點。有的父母非常嚴格,卻讓孩子已經不知道他們在生氣什麼,這種個人式的發洩,讓孩子留下陰影。孩子會覺得,是不是父母不愛他?

然而,當父母「賞罰分明」,如作者所說,到了耶誕節、生日,他的父母沒有一次不給他一個溫暖的驚喜,遠遠超過他小小的期望。而他長大以後也發現,他很快就發現,他的父母嚴格管教,絕不是因為認為他很爛、他很遜,而是認為「在鼓勵之後,他還可以做更多」(he believed I could accomplish great things with an extra bit of motivation)。

也就是說,這位華裔的父母,雖然是「虎媽」,但他們一直讓自己的孩子認為他們絕非「犬子」,而是「虎子」

他們讓自己的孩子深信,父母已經洞察自己孩子的實力,絕對是「虎子」級。因為這樣,孩子在嚴格的管教下,同時建立了無比的信心,認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成就。

這樣的信念,不成虎子,也難!

社會競爭愈益劇烈,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無論當不當「虎媽」,都要給孩子一個「虎子」的格局,或許這是虎媽三周年、幾千則評論之後終於教我們的一件事。